文圖/亞子
這是一條位於「白魚的故鄉」一新里真元宮參贊堂後方的一條步道,因參讚堂主祀神明為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司命真君,合稱三恩主,因此步道命名,就取名為恩主公步道。
這條步道在2021年12月(真元宮建廟120年慶典時)整理完成,入口由廟後方進入,是由廟方、一新里辦公室和社區發展協會共同維護下,整理而成。
九丁榕老樹連結大廟與步道
初探這條步道時,我是一個人去走的。當時是騎車繞道經過中台禪寺後,將車停在大廟的停車場,先向廟內頂禮合十後,從廟旁側門走出去後看到一棵很巨大的九丁榕(九重吹)老樹,那就是步道的入口,這步道長度僅800或1000公尺,坡度緩升一路向上爬約二十幾分鐘即可到達海拔約5、600公尺的山脊、步道的終點,步道從自然泥土路況,轉成車子可以走較寬的產業道路,道路的二端都是茶園,從茶園可展望整個埔里盆地,視野極佳。
單程不到半小時的步道,雖多少讓人有點意猶未盡,但是沿途景觀變化,尤其登頂的視野更是殊勝,我原想若能尋得其他路繞回去,豈不更佳,於是向茶園旁工寮裡的老農問路,他說沿著產業道路可以走到種百香果的大坪頂,算是高繞遠路,在天色將暗的條件下,其實不宜續行,何況車停在廟埕,我還是依建議原路折返。
埔里重要的紅茶產地
老農當時已準備收拾下山,遂相約同行。老農問我泡不泡茶?並隨手抓了一把、幾包自產的紅茶茶包,説是紅玉,事後泡來喝,香氣和茶韻俱佳,印證其實不是只有魚池產紅茶,埔里的紅茶也很好喝,據說是因為這裡的土質和氣候很適合,後來回去查了一下,發現一新里和廣成里以前外銷紅茶極盛時期,這裡也種了很多茶,當時以東邦紅茶規模最大。
老農指了另一邊的茶園說那就是「昱香園」有機茶園。然後領我繞過幾棵馬告樹下,往下循舊路走下去,下山沿途老農隨手劈斬雜木野草、移除障礙物,並一路幫我介紹沿途植物名稱甚至療效。這一路的路旁每100公尺設有鳥類解說牌,但這些社區設置的解說牌,都不如老農解說的精采,我們途中遇到野生山茶、樟樹、賊褲帶、還有好幾棵漆樹。老農說以前這裡和小埔社種很多漆樹。並介紹他以前如何在漆樹上劃線並用貝殼插在線上收集生漆汁液。關於埔里產生漆的歷史,是有聽人說過的,鎮上還有一家龍南漆器,見證了這段歷史。
老農阿屘自發維護步道
老農名叫阿屘,平常都是他主動幫忙維護步道。他指著一旁的傾倒木,説這是他前天幫忙鋸斷移開的,然後整理了一下他所套袋插在地上的幾根警示用的樹枝,估計是擔心此處路窄一邊即是山溝,若不注意恐生危險,所特別豎立的。這段山路坡度平緩又不長,一般走過的人都認為是一個很適合輕旅行的親民步道。沿途動植物的生態算是豐富,許多落葉喬木,包括幾棵錫蘭橄欖樹的紅色落葉,讓步道不僅增添了許多色彩,走過厚厚的落葉,踩起來別有一番滋味。這條由村民大家一起維護的步道,阿屘伯只是其中一位,許多人都很熱心地參與維護,並以社區擁有這樣的優質步道而感到自豪。
守護白魚也守護家園
剛剛提到的昱香園,後來我也發現茶園主人賴昱維也是這樣的人,他的茶園堅持有機耕作,就是希望做到「人與土地共生、共榮、共學」之理念,由於台灣白魚是國內珍稀保育類的野生魚種,目前全台灣只剩四條流域有白魚的存在,其中三條就位在南投埔里一新里所在的樟湖坑溪、台牛坑溪、煙寮坑溪。而茶園和步道正是這些溪和白魚棲地的上游和集水區。為了守護白魚,賴先生堅持有機、以人工除草結合自然生態原則,終究與大自然和平共處,不僅種出有機好茶,同時也保護了白魚的棲地。
從一條步道,我看到一種與生態共生共存的精神,他其實和大廟的濟世神蹟、和村民愛鄉、愛土的精神是一樣,也因為有這樣的在地精神,才能保有最好的生活環境,當大財團罔顧環境保護原則,強行超限開發,結果踢到鐵板,那也是剛好而已。
圖一:一新社區正努力朝向金牌農村邁進
圖二:步道以緩坡直直上升,沿路掉滿落葉,別有風情。
圖三:步道的入口有一顆九丁榕老樹,是大廟和步道的連結象徵
圖四:步道的盡頭接上一條產業道路和茶園,有發現桃源秘境豁然開朗的感覺
圖五:阿屘伯每天上山巡茶園,並沿路整理步道,他用柴刀指著地上說這裡要小心
圖六:昱香園視野遼闊,可以俯瞰埔里盆地
圖七:真元宮參贊堂是歷史悠久的鸞堂,地方的信仰中心
圖八:這裡可以看到中台禪寺的塔尖和更遠處的金色正德大佛
圖九:路上有許多漆樹,上面有留下前人採收生漆的痕跡
圖十:步道盡頭視野遼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