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義方
圖/陳重濱、黃顯章、童萬益、林香蘭、謝秀珍、埔里影故事館
日本時代稱汽車為「自動車」,1912 年,臺灣開始有自動車出現。臺灣總督府於 1919 年頒布「自動車取締規則」後,臺灣的自動車事業開始快速發展。山城埔里,由於地理地勢險峻,一直遲至昭和 2 年(1927),才有被譽為「埔里自動車交通業先驅,發達的功勞者」林發,到埔里開設「能高自動車商會」,開展埔里自動車客貨運產業的新時代。
 臺中輕鐵株式會社的客、貨運自動車
圖:陳重濱、埔里影像故事館提供
臺中輕鐵株式會社的客、貨運自動車
圖:陳重濱、埔里影像故事館提供
「裏南投道路」的開鑿
%ef%bc%8c%e3%80%8c%e8%a3%8f%e5%8d%97%e6%8a%95%e9%81%93%e8%b7%af%e3%80%8d%e9%96%8b%e9%80%9a%ef%bc%8c%e6%93%81%e6%9c%89%e7%b6%93%e7%87%9f%e6%ac%8a%e7%9a%84%e8%87%ba%e4%b8%ad%e8%bc%95%e9%90%b5%e6%a0%aa%e5%bc%8f%e6%9c%83%e7%a4%be%e5%be%80%e5%9f%94%e9%87%8c%e8%a1%8c%e7%9a%84%e4%b9%98%e5%90%88%e8%87%aa%e5%8b%95%e8%bb%8a(%e5%ae%a2%e9%81%8b%e8%bb%8a)%e9%81%8b%e8%bd%89%e6%89%8b_(%e5%8f%b3%e4%b8%80)%e3%80%81%e8%bb%8a%e6%8e%8c%e9%99%b3%e6%9d%91%e5%a0%82(%e5%b7%a6%e4%b8%80)%e5%9c%a8%e5%9f%94%e9%87%8c%e9%99%84%e8%bf%91%e7%9a%84%e8%a7%80%e9%9f%b3%e6%a9%8b(%e6%98%ad%e5%92%8c9%e5%b9%b4(1934)7%e6%9c%88%e7%ab%a3%e5%b7%a5)%e5%89%8d%e5%90%88%e5%bd%b1%e3%80%82_%e5%9c%96_%e9%99%b3%e9%87%8d%e6%bf%b1%e3%80%81%e5%9f%94%e9%87%8c%e5%bd%b1%e5%83%8f%e6%95%85%e4%ba%8b%e9%a4%a8%e6%8f%90%e4%be%9b.jpg) 圖為約昭和 12 年(1937年),「裏南投道路」開通,擁有經營權的臺中輕鐵株式會社往埔里行的乘合自動車(客運車)運轉手(右一)、車掌陳村堂(左一)在埔里附近的觀音橋(昭和 9 年(1934年)7月竣工)前合影。
圖:陳重濱、埔里影像故事館提供
圖為約昭和 12 年(1937年),「裏南投道路」開通,擁有經營權的臺中輕鐵株式會社往埔里行的乘合自動車(客運車)運轉手(右一)、車掌陳村堂(左一)在埔里附近的觀音橋(昭和 9 年(1934年)7月竣工)前合影。
圖:陳重濱、埔里影像故事館提供
對於地處群山之間的埔里盆地而言,交通確實攸關地方產業經濟的發展,因此開鑿埔里自動車道路促進交通與埔里山林資源開發、觀光等產業發展,成為地方屢屢請願的大事。
當時埔里至草屯線稱為「裏南投道路」(即今日中潭公路台 14 線段),是通往臺中最近的自動車路計畫線。因工程浩大,工程費高一直成為懸案。
大正 12 年(1923)地方組成「埔里草屯臺中間的道路開鑿促進運動陳情委員會」,於大正 13 年(1924)6月連袂前往臺中向臺中州知事陳情,主要成員包括當時的埔里街助役林其祥、國姓庄長潘玉山、埔里郵便局長瀨戶崎市之亟、草屯庄長渥美寬藏,還有臺中市的彰化銀行董事長坂本素魯哉、臺中州協議會員二瓶源五等人。
昭和 6 年(1931)「霧社事件」討伐平定後,臺灣總督府確認了此道路開鑿的必要性。經過近四年的艱辛施工,架設烏牛欄吊橋、觀音吊橋、仙人吊橋、北山坑吊橋、柑仔林吊橋、雙冬吊橋與開通雙冬隧道等艱鉅工事後,終於在昭和 10 年(1935)10 月竣工舉行開通式。從臺中到埔里,原本需要半天時間,裏南投道路開通後,可以縮短為 2.5 小時。
    
「表南投道路埔里至魚池段」的開鑿
埔里至集集線這段道路又稱為「表南投道路」(今中潭公路台 21 線段), 全長約 45.5 公里。埔里桃米坑庄富農黃萬固於昭和 5 年(1930)向臺中州廳申請開鑿埔里至魚池間的自動車路,獨力投入 3 萬圓於昭和 6 年(1931)10 月開鑿完成,路線經過牛相觸、挑米坑、澀水、大雁、新城等地。後黃萬固、黃萬得共同設立「二高自動車商會」(能高與新高二地),擁有這條道路的專屬經營權。 
 圖為當年表南投道路桃米坑段雇用人夫開鑿道路施工的舊影。
圖:黃顯章、埔里影像故事館提供
圖為當年表南投道路桃米坑段雇用人夫開鑿道路施工的舊影。
圖:黃顯章、埔里影像故事館提供
埔里至霧社的自動車道路
昭和 12 年(1937)1 月,埔里、霧社間的自動車道路工事決定,分二期工事開鑿埔里、眉溪、霧社間的道路。原該區間之「埔眉輕鐵線」臺車隨即停運、撤收並拆除鐵道。
此道路開鑿工事進展很快,霧社方面原住民每日百餘名出役外,各工區出役的人夫也甚多,全線至 12 月中工程竣工,臺中霧社間由 7 小時路程縮短為 3.5 小時,對於霧社方面的觀光、產業促進甚大。
埔里地區早期主要的客運運輸業者
 圖為 1940 年代,能高郡下警察官吏在霧社方面進行野外演習時,動員自動車運送的舊影。
圖:童萬益、埔里影像故事館提供
圖為 1940 年代,能高郡下警察官吏在霧社方面進行野外演習時,動員自動車運送的舊影。
圖:童萬益、埔里影像故事館提供
日治時期埔里地區的自動車運輸營業者,可分為運送旅客與運送貨物二大類。其中運送旅客者還可細分為三類:一是乘合自動車(巴士公車)、二是貸切自動車(車行出租汽車)、三是計程車(タクシー)。重要的自動車業者包括:
二高自動車商會
昭和 7 年(1932)7 月,黃萬固、黃萬得成立「二高自動車商會」(能高與新高),從美國訂購 4 輛大客車及 1 輛敞篷高級別克小汽車,經營埔里與魚池間的貸切(計程車)、乘合(客運)、貨物自動車業務。    
%e5%b7%a6%e5%8f%b3%e4%ba%8c%e9%ab%98%e8%87%aa%e5%8b%95%e8%bb%8a%e5%95%86%e6%9c%83%e8%a1%8c%e9%a7%9b%e5%9f%94%e9%87%8c%e8%88%87%e9%ad%9a%e6%b1%a0%e9%96%93%e7%9a%84%e3%80%8c%e4%b9%98%e5%90%88%e8%87%aa%e5%8b%95%e8%bb%8a%e3%80%8d%e7%9a%84%e6%ad%b7%e5%8f%b2%e7%85%a7%e7%89%87.jpg) 昭和 9 年(1934)左右二高自動車商會行駛埔里與魚池間的「乘合自動車」的歷史照片
昭和 9 年(1934)左右二高自動車商會行駛埔里與魚池間的「乘合自動車」的歷史照片
昭和 9 年(1934)二高自動車商會增資變更為「二高自動車株式會社」。昭和 11 年(1936),新築車庫營業所落成(在今埔里鎮農會對面)。昭和 17 年  (1942)5 月配合戰時統制,二高自動車株式會社,被併入臺灣交通會社,及其所開道路路權收歸國有,走入歷史。
能高自動車株式會社
為爭取「裏南投道路」(又稱臺中埔里道)開通後的經營權,埔里仕紳發起籌組「能高自動車株式會社」,於昭和 6 年(1931)8 月在埔里青年會館舉行創立總會,社長由埔里街長林其祥擔任,常務取締役為王俊槐,初經營行駛埔里—東埔、埔里—小埔社、埔里—烏牛欄三條區間自動車短程乘合業務。
%e3%80%82_%e5%9c%96_%e8%ac%9d%e7%a7%80%e7%8f%8d%e3%80%81%e5%9f%94%e9%87%8c%e5%bd%b1%e5%83%8f%e6%95%85%e4%ba%8b%e9%a4%a8%e6%8f%90%e4%be%9b.jpg) 圖為昭和 6 年能高自動車株式會社祝開業的紀念舊影,該會社的豪華「敞篷自動車」停在會社前(今西康路)。
圖:謝秀珍、埔里影像故事館提供
圖為昭和 6 年能高自動車株式會社祝開業的紀念舊影,該會社的豪華「敞篷自動車」停在會社前(今西康路)。
圖:謝秀珍、埔里影像故事館提供
昭和 7 年(1932)能高自動車株式會社併購中央自動車株式會社。昭和 10 年(1935)還曾行駛埔里街至北山坑之間的「貸切自動車」。 隔年因爭取「裏南投道路」經營權失利,最終走入歷史。
臺中輕鐵株式會社埔里出張所
昭和 10 年(1935)「裏南投道路」開通後,埔里與臺中兩方面的有力者爭相爭取路權經營,競爭過程非常激烈,最後由兼營鐵道與自動車事業的「臺中輕鐵株式會社」取得經營權,在埔里開設出張所(營業所)與發著所(即候車站,今中正路臺汽客運站址)。
%e5%b7%a6%e5%8f%b3%ef%bc%8c%e3%80%8c%e8%87%ba%e4%b8%ad%e8%bc%95%e9%90%b5%e6%a0%aa%e5%bc%8f%e6%9c%83%e7%a4%be%e5%9f%94%e9%87%8c%e7%99%bc%e8%91%97%e6%89%80%e3%80%8d%e8%81%b7%e5%93%a1%e5%90%88%e5%bd%b1%ef%bc%8c%e4%b8%bb%e4%bb%bb%e7%82%ba%e6%af%94%e5%98%89%e6%86%b2%e5%85%ad%e3%80%82%e7%99%bc%e8%91%97%e6%89%80%e4%bd%8d%e7%bd%ae%e5%9c%a8%e5%9f%94%e9%87%8c332%e7%95%aa%e5%9c%b0%ef%bc%8c%e5%8d%b3%e4%bb%8a%e4%b8%ad%e6%ad%a3%e8%b7%af%e5%9f%94%e9%87%8c%e8%87%ba%e6%b1%bd%e5%ae%a2%e9%81%8b%e7%ab%99%e5%9d%80%e3%80%82_%e5%9c%96_%e9%99%b3%e9%87%8d%e6%bf%b1%e3%80%81%e5%9f%94%e9%87%8c%e5%bd%b1%e5%83%8f%e6%95%85%e4%ba%8b%e9%a4%a8%e6%8f%90%e4%be%9b(1).jpg) 圖為昭和 12 年(1937)左右,「臺中輕鐵株式會社埔里發著所」職員合影,主任為比嘉憲六。發著所位置在埔里 332 番地,即今中正路埔里臺汽客運站址。
圖:陳重濱、埔里影像故事館提供
圖為昭和 12 年(1937)左右,「臺中輕鐵株式會社埔里發著所」職員合影,主任為比嘉憲六。發著所位置在埔里 332 番地,即今中正路埔里臺汽客運站址。
圖:陳重濱、埔里影像故事館提供
臺中輕鐵株式會社獲裏南投道路權許可,於昭和 11 年(1936)1 月 22 日,開始先運行埔里、北山坑間乘合自動車業務,後延續至土城。此外,於昭和 14年(1939)起運行埔里至霧社的乘合自動車。
昭和 16 年(1941)1 月,臺中輕鐵株式會社名變更為「臺灣交通株式會社」。昭和 17 年(1942)5 月臺灣交通會社合併二高自動車商會,臺灣交通會社自此接收埔里和魚池間乘合自動車運行業務。
%e5%b7%a6%e5%8f%b3%ef%bc%8c%e8%87%ba%e7%81%a3%e4%ba%a4%e9%80%9a%e6%a0%aa%e5%bc%8f%e6%9c%83%e7%a4%be%e3%80%8c(%e9%9c%a7%e7%a4%be)%e8%a1%97%e5%be%85%e5%90%88%e6%89%80%e3%80%8d(%e4%bb%8a%e7%a8%b1%e4%b9%8b%e8%bb%8a%e7%ab%99)%e7%9a%84%e7%8f%8d%e8%b2%b4%e8%88%8a%e5%bd%b1%ef%bc%8c%e7%85%a7%e7%89%87%e4%b8%ad%e6%9c%89%e6%97%a5%e6%9c%ac%e8%ad%a6%e5%af%9f%e5%ae%98%e8%88%87%e4%b8%8d%e5%b0%91%e7%9a%84%e6%97%a5%e6%9c%ac%e5%a9%a6%e4%ba%ba%e3%80%81%e5%ad%a9%e7%ab%a5%e5%9c%a8%e7%ab%99%e5%89%8d%e5%90%88%e5%bd%b1%ef%bc%8c%e5%8f%af%e8%83%bd%e6%98%af%e9%80%81%e8%bf%8e%e5%88%b0%e8%a8%aa%e7%9a%84%e8%b2%b4%e5%ae%a2%ef%bc%8c%e6%88%96%e5%8d%b3%e5%b0%87%e6%90%ad%e4%b9%98%e8%87%aa%e5%8b%95%e8%bb%8a%e5%87%ba%e9%81%8a%e3%80%82_%e5%9c%96_%e6%9e%97%e9%a6%99%e8%98%ad%e8%80%81%e5%b8%ab%e3%80%81%e5%9f%94%e9%87%8c%e5%bd%b1%e5%83%8f%e6%95%85%e4%ba%8b%e9%a4%a8%e6%8f%90%e4%be%9b.jpg) 圖為昭和 16 年(1941)左右,臺灣交通株式會社「(霧社)街待合所」(今稱之車站)的珍貴舊影,照片中有日本警察官與不少的日本婦人、孩童在站前合影,可能是送迎到訪的貴客,或即將搭乘自動車出遊。 
圖:林香蘭老師、埔里影像故事館提供
圖為昭和 16 年(1941)左右,臺灣交通株式會社「(霧社)街待合所」(今稱之車站)的珍貴舊影,照片中有日本警察官與不少的日本婦人、孩童在站前合影,可能是送迎到訪的貴客,或即將搭乘自動車出遊。 
圖:林香蘭老師、埔里影像故事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