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30
合歡追雪拍攝秘技全公開

文˙圖/張君宏

水沙連之巔合歡山賞雪
位處南投縣的合歡山幾乎是台灣雪景、高山賞雪的代名詞,台14甲線讓此處在雪季時是最容易親近的高山,海拔3千公尺的高山雪景,綿延的山脈覆蓋上了白色,既夢幻又新奇,所以在台灣聽聞下雪,這裡就擠滿了人潮,這也是南投傲視其他縣市,得天獨厚的親民追雪路線。
但是當合歡冬季追雪,幾乎所有的人拍攝的雪景,千篇一律不外乎就是昆陽與武嶺兩個停車場周邊,跟一般的風景區到此一遊照片沒啥不同, 充其量僅是畫面有雪而已。

拍雪先看氣象、做好計畫

其實要拍美美的高山雪景並沒有那麼困難,只要做好計畫,利用適當的器材再搭配現今準確度極高的氣象預測,與眾不同的雪地美景就能出現在你的相機裡。


在台灣,絕大部分追雪的人聽到下雪就衝,但其實下雪當下的山上幾乎就是白茫茫一片,霧大風大,路又濕又滑,是完全沒有拍攝到美景的機會的,頂多就是拍到被人群或車輛踩輾得髒兮兮的雪地。

所以我一般都會在下雪完後的幾天裡,詳細觀察雲層的高度(這在很多氣象網站裡都查得到),計畫好拍攝的時間,避開假日帶上雪鍊,就可以迎接美美的好天氣的雪地風景了。


 

漫長的等候守得夕陽雪景

我認為最棒的雪地照片不外乎就是夕陽雪景,運氣好的話搭配上雲海那就滿分了,可是這樣的照片除了要有不懈的等候和耐心外,當然還要有運氣的成分。
2008年下雪過後的1星期,山區的天氣還很惡劣,整天幾乎都是在濕冷的雲霧裡,我在清境農場待了5天左右等候,每天衝上合歡山尋找拍攝時機,終於在最後一天日落前20分鐘見到了美美的夕陽雲海雪景。
隔2天後,雪沒再下,我再度上山,零下的氣溫讓合歡山雪地都成了嚴實的冰層,前進合歡主峰短短的數百公尺路程我花了1個多小時爬上去,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我按下快門的瞬間自己也驚嘆這樣的大自然美景,拍攝的其中系列照片也登上了隔年的國際攝影比賽優勝作品,還做成了月曆在全世界販售,記得當時還有很多外國人到我的部落格留言,TAIWAN不是個海島嗎 ? 怎會有如此的高山雪景,那是令人驕傲的台灣合歡山美景被全世界看見。

 








 

構圖要擅用前景、找出主題焦點

所有的照片都需要一定的焦點,風景照片也不例外。實際上風景照片如果沒有焦點,畫面會顯的很空洞,而且觀賞的人會因為找不到焦點而無法得知照片想表達什麼。

而雪地通常比較單調,拍攝雪景時選擇一樣雪地的主題焦點便會變得非常重要,除了考慮選擇什麼樣的焦點外,更要學會把焦點仔細選擇放在什麼位置。
 


如果沒有突出的焦點,也可以試著自己營造出焦點。比如說一片雪白的雪地太單調,那麼試著加上自己的足跡,就會讓畫面變得更有敘述性和可看性。

 

雪地反光誤判宜適度補償曝光

在拍攝大片雪地時,如果太依賴自動測光拍攝,其實常常會造成曝光不足,這其實是相機會被雪地的反光誤導,造成誤判,這時就需要適當的調整相機的曝光補償。
 


構圖時不妨好好利用前景,前景是一個可以讓你的照片脫穎而出的重要元素,但前景的選擇非常重要,既不可讓前景成為主角,又不可讓前景成為累贅,最好的辦法就是花時間謹慎構圖,不斷的試拍再修正也可,記不記得以前看人家拍電影,導演總是一直的喊卡,再來一次。

有時候即使是路邊不起眼的乾枯草叢,搭配的好也可以成為吸引人的前景,尤其是顏色對比鮮明時。

善用濾鏡、偏光鏡調整光源
雪地拍攝常需要搭配好的濾鏡,能讓你的照片對比增加,顏色鮮明。風景拍攝不像在攝影棚內可以恣意調整燈光或光線,所以就必須使用適當的濾鏡來調整現場透入鏡頭的光源,尤其是可以消除物體反光的偏光鏡(CPL)。近年市面上已出現漸層濾鏡內建CPL的偏光鏡,具有多樣的搭配性能,加上可以快速磁吸擴充功能,讓手搖黑卡的密技可以輕鬆取代,非常的推薦。

 

Hiroshi chang@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