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8
在愛的道路上―奉獻原鄉醫療的賴力行醫師
文.鄧相揚
圖.埔里基督教醫院

力行產業惡路有賴力行仁醫的身影
投89線力行產業道路,是霧社前往發祥、力行村的縣道,沿線因地質脆弱容易坍方而有「惡路」之稱,也被形容為「全臺最爛的道路」。但對長期致力於原鄉醫療奉獻的賴力行醫師來說,這是一條「與主同行、愛的道路」;二十餘年來,他每週奔波在埔里基督教醫院和好幾個原住民部落(發祥村之瑞岩、紅香、慈峰)之間,替偏鄉居民看診,並提供當地居民急診醫療照護、巡迴醫療,透過主動積極的預防保健、團體衛教、居家醫療、傳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早期療癒、精神科個案管理、重大天然災害等服務。
仁愛鄉地處偏遠,幅員遼闊,面積比彰化縣的全縣面積還大,且位處高山地帶,海拔從 2,000 到 3,500 公尺的高峰到處聳立,對外交通依賴的山路,易受風災與大雨影響,坍方、落石是常有的事,交通相當不便,遇到居民有疾患或意外事故發生,就醫相當不便。

埔里基督教醫院將愛與醫療送上山
埔里基督教醫院設立迄今將屆 70 年,照顧原住民的醫療依然是最主要的事工,1955 年從一所小型的山地中心診所,1962 年轉變為山地醫院,以後慢慢蛻變成為醫療設施完善「南投縣唯一的區域級醫院」,埔基不僅提供定點醫療照護,從創立之初就啟動原住民山地巡迴免費醫療服務,堅定著「和主同行」,一步一腳印深入偏鄉部落,將愛與醫療送上山,這項工作在埔基創院至今,從未停歇。
賴力行醫師的父親是南投竹山人,母親是仁愛鄉力行村(馬烈霸)的泰雅族婦女,都是戰後初期的衛生保健員,長期協助政府防治瘧疾的工作。賴力行出生於仁愛鄉互助村,就讀初中時,唯一的弟弟因患腦炎而夭折,不捨之心興起了他想學醫的熱忱,因此發奮圖強,努力向學,高中畢業後考上高雄醫學院「原住民族及離島地區醫事人員養成計畫」公費生,畢業後進入軍醫院培訓,接著返回家鄉行醫,1979 年起擔任仁愛鄉衛生所主任長達 16 年,1995 年轉任信義鄉衛生所主任,都是南投縣境最偏遠的原住民鄉,期間也參與南投縣結核病、慢性病防治所的醫療工作。卸下衛生所的主任職務後,轉往埔里榮民醫院(今台中榮總埔里分院)及埔里基督教醫院服務,擔任家庭醫師及原住民部落醫療的職務。賴力行對原住民事務也相當關心,也曾經涉入泰雅族的文史與霧社事件的調查與研究工作。

一輩子在原鄉服侍善工
賴力行除了在外地學醫及服兵役外,可說一輩子都在偏鄉的仁愛鄉、信義鄉原住民部落行醫,迄今有四十餘年的歲月,這期間他經歷賀伯風災、921地震、桃芝風災、辛樂克風災乃至最近的卡努颱風等重大天災,他猶冒著生命危險深入偏鄉部落,守護居民的健康,甚至遇有颱風警報的發布,他都要準備好醫療藥品及器材提早上山,他也多次遇到因為災害交通中斷,部落缺乏醫療用品,搭上政府救援的直昇機,飛往災區緊急救助醫療病患,也曾經部因災害發生斷電斷水,協助部落進行飲用水的淨化與清毒,以免傳染病的發生。
埔里基督教醫院力發醫療中心位在仁愛鄉力行村及發祥村,居民皆為泰雅族的原住民,自 2000 年 7 月成立至今已有 23 年,賴力行醫師每週二至週五在此長期駐診,照顧原住民的醫療及健康。為了部落醫療,賴力行長年在險象環生的力行產業道路上顛簸而行,他不以為苦,他說:「日治時期有井上伊之助醫師在窮鄉僻壤的眉原(Mb’ala、今新生村)、川中島(今互助村清流)、馬烈霸(Malepa、今力行村)、邁西多邦(Msthbwan、今發祥)長年行醫,照顧原住民,戰後有埔里基督教醫院的謝緯、徐賓諾、紀歐惠等先輩,我僅是追隨他們的精神而來!」。賴力行也說:「這裡是我的故鄉,服務鄉親父老是應該的。」

獲頒保安宮第一屆個人醫療奉獻獎
賴力行醫師長期在原住民部落行醫的事蹟,2018 年獲得台北市保安宮第一屆個人醫療奉獻獎肯定,並獲獎金 100 萬元,賴力行將獎金全數捐給埔里基督教醫院,作為仁愛鄉民醫療及長照的基金,他說:「原住民部落人口老化問題更甚都會區,更需要長照資源進駐與廣設,捐出獎金是希望能拋磚引玉,讓社會更多醫療資源能夠進到部落。」
山地醫療車走過力行產業道路
 
賴力行醫師搬運物資到直昇機上,準備搭機到災區
 
準備搭機去救護病患的賴力行醫師
 
視病猶親的賴力行醫師
 
逢遇天災時用人力運送醫療物資進偏鄉
 
山地醫療車走過力行產業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