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1
川走讀,搶救小牛犢


文.吳美育(暨大附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

認識在地 走讀河川

為了讓學生認識在地生活環境的美好,去年我在學校開設研究方法與專題與實作課程時,特別將在地人文、水文與產業的特色融入課程。以地方議題為探究主題,每個月帶領學生實地到社區、山野遊走,認識社區溪流內之特有種生物台灣白魚,或是協助社區居民清理特有生物所續命之生態池。

帶領學生走進眉溪

今年 2 月春日,課程與長期關注眉溪議題的穀笠合作社伙伴吳宗澤先生合作,邀請南投水環境關懷聯盟、好生活協會及特有生物中心葉明峰博士等好友的協助,帶領參與專題研究課程的 22 位學生,在梅雨來之前到埔里盆地內最大的溪流眉溪做實地踏查,除了觀察河川地形與生態,也體驗何謂摸著石頭過河。

當天下午一群人依計畫自學校步行出發,經由國道六號公路下方道路,來到離學校不到 2 公里的眉溪之下切點,學生走到這裡時不免汗流浹背抱怨聲連連,但仍興奮地換上「筍鞋」,也就是學生所說的「青蛙裝」進入眉溪,開始半天的田野調查工作,原本計畫步行 1 公里後回原地上岸,然後再行進至籃城甘蔗田觀察黃鶺鴒鳥之渡冬生態。

觀察溪埔生態與地貌

在步入眉溪後,一路順著溪埔往下游顛陂前行,發現河床乾涸,河水斷流。但沒多久,一段距離後河谷緩緩下降,又有河水漸漸自河谷細縫中湧出,或是看到側邊乾枯的芒草叢滲出涓涓細水,集成流。

原本課程設計還要讓學生檢拾飄流物來測量溪水流速,但一場意外的插曲,讓同學獲得意外的觀察與收穫。有觀察敏捷的學生在河道中發現一個特別的生物,於水中載浮載沉,咦!竟然是一隻小牛,落水的初生牛犢,眼睛還是亮的。在指導老師的建議下,暫停原本的河川調查,師生合力把小牛從河水中救起來。看著微微顫抖的小牛,大家七嘴八舌地討論如何讓牛犢保暖,一位高年級的同學率先脫下身上僅有的上衣替小牛保溫,其他人隨即各自解下包包翻找乾淨衣物想給牛犢更多溫暖。

意料之外的救援行動

在聯絡野生動物保育單位之際,我們這群闖入溪流的外來者,大家就圍著小牛犢繼續討論各式方案,遠方牛群時不時望著我們,彷彿是小牛母親焦急的眼神,大家擦拭小牛並試圖尋找牛的主人之際,看著小牛還是發抖,決定合力將小牛抬回堤邊。

來到堤邊隨即找到貌似牛群飼主的人,詢問下知道他就是牛主人,而當時他正在堤邊車上,等候母牛分娩,不知小牛已落水。小牛主人說,剛出生的小牛,只有在母牛的協助下才願意排泄,若未見著母親,不願飲食也不排泄,是活不過三日的。說著說著,小牛主人一手把小牛拽上肩,持著柴刀,隱身没入草叢。留下一群學生與老師於原地無言思索,原來,依賴著眉溪生活的不只有野鳥、魚蝦或是礦泉水工廠,那眼睜睜望著我們的小牛犢,也是土地上依戀河川而生的靈命。

原先安排的河川走讀觀察,意外成為搶救剛出生的小牛犢大作戰。我想,這群學生在這次課程後,將會瞭解我們的生活、生存與生命都跟那小牛犢一樣,與眉溪有著那麼似遠又似近、若離若即的連繫。

圖一 同學一行人魚貫的自河堤走入眉溪(攝影楊明富)

 

圖二 同學穿這青蛙裝開始摸著石頭過河(攝影鄭凱謙)

  

圖三 同決將待救援的小牛暫移置後車廂(攝影鄭凱謙)

 

圖四 眉溪的河埔地貌看似簡單,其實生態豐富

 

圖五 眉溪的行水區二旁有豐富的野生植物,是放牧牛群的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