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2
跟著雜誌去旅行-福龜/小香港的前世與今生
文/潘寶鳳(「走讀水沙連2」帶路人)
圖/李真榮、黃瑞奇、林淑珍、黃麗華

本次活動參照文本:〈台灣咖啡新故鄉-國姓鄉精品咖啡之路〉《水沙連雜誌51期春夏號合刊》,p26-29。

以《水沙連雜誌》文本結合文化路徑的文學旅行,透過步行、慢遊的方式深入在地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帶領大家「走讀在文本間,也讓文本在走讀間產生」--唐淑惠

重返歷史現場,見證百年世紀壯遊
繼「走讀水沙連 01」-「眉原-梅園」小旅行之後,第二個上場的深度文化之旅是「鹿港擔埔社之讀走福龜/小香港」。「鹿港擔埔社」是指從 18 世紀末到 20 世紀初,來自民間的商旅,擔著貨物,以肩挑腳走的方式,從鹿港來回埔里(舊稱埔社),將海產運到山區,再將山產運回海邊,走出超過百年的商道和姻緣路。水沙連古道南北路上,芬園、草屯、中寮、國姓等地成為了重要的中繼站。沿線-店仔街、不夜城、草鞋墩、小香港等的地名,見證過往繁華。其中「小香港」指的就是現在國姓鄉的福龜村。

在文本間行走:重溫水沙連的歷史與人情
08:50 - 09:00 集合:綠雕公園停車場
09:10 - 09:30 最美國道-橋聳雲天打卡點/「龜 ām-á」探秘
09:30 - 11:30 漫步富久巷歷史廊道 - 北玄宮、小香港、茄冬救命樹、阿嬤的洗衣墩、龜脈、蛇脈-聆聽耆老為我們說鹿港擔埔社的故事
12:00 - 13:00享用在地風味餐盒
13:00 - 14:00 咖啡五感體驗:手沖咖啡-國宴凍情咖啡 DIY
14:00 - 15:30咖啡烘焙室、向陽咖啡小莊園巡禮。
16:00 賦歸
8 月 24 日天氣晴。大夥自行開車前往綠雕公園集合,接著在耆老張能文的帶領下穿過香蕉園前往當地的秘境--那是每位耆老口中必去的「龜 ām-á」一探究竟。福龜的舊地名稱為「龜仔頭」,相傳鄭成功的軍隊曾在這裡遭受龜精的侵擾和吞食,死傷無數,遂以大砲反擊,造成龜的頭部毀損,殘留現今的龜 ām-á(龜頷)模樣的地景。這個有趣的傳說雖未得到證實,卻也充分反映先民的信仰價值與濃厚的地方感!
福龜到處都可以看到烏龜的造型或意象(李真榮攝)
耆老隔著水圳指著遠方樹叢掩蓋的地方述說國姓軍大戰烏龜精的故事(黃瑞奇攝)
結束傳說秘境的探索之後,大夥從停車場重新出發散步前往北玄宮,路上我們見到許多烏龜造型的各種意象、雕塑、甚至在八卦池還有真的烏龜在曬太陽。感謝北玄宮羅主委為我們安排廟裡的交誼廳,讓學員和耆老們可以舒適地交流與聆聽在地故事,免去現場頂著烈日曝曬之苦。耆老與我們分享「鹿港擔埔社」、「茄苳救命樹」、「阿嬤洗衣墩」等當地知名的歷史與地景,有些是他們兒時從長輩口中聽來的,有些是親身經歷。用生命傳講的故事是如此栩栩如生和動人!

來到現場,感受故事的張力
聽完故事,耆老繼續帶著我們重返歷史現場,從北玄宮出來,左轉進富久巷,依稀可見當年古街的格局,卻已不見昔日的繁華!這個曾經販仔間(旅社)酒館林立,還被形容繁榮一如「小香港」一般的聚落,如今只剩一間經營60年的傳統雜貨店⋯⋯。耆老回憶說,早期公車是從北玄宮牌樓開進來,貫穿整條富久巷,直到都更後,中潭公路台 14 線拉直改道,公車路線也改變成如今的路線。而早前的美軍空襲破壞,後來的交通改道,發展造成現在福龜的興衰和沒落……。 
筆者在北玄宮介紹地方耆老和宮廟主委給學員認識(林淑珍攝)
我們沿著富久巷,繞道來到有著「救命樹」之稱的茄苳樹下。這個地方因地勢低窪且有自然湧泉,因此早期是個殺豬窟和洗衣場,在二次世界大戰時,美軍空襲日月潭,每每誤炸周邊,福龜也是受害的地方,耆老表示,原本這裡未整理之前,茄苳神木的樹根糾結樹洞裡可以擠進二十幾人躲避空襲。旁邊的洗衣墩則是過去婦女們每日必來報到之處,如今只剩下空蕩蕩的池子。即便時代變遷,這棵老樹與洗衣墩仍然靜靜地留守於此,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
走讀、讀走,水沙連夥伴在救命樹下感受神樹的庇護(黃瑞奇攝)
阿嬤的洗衣墩就在茄苳樹旁(黃瑞奇攝)
午後的咖啡香氣:林言謙的五感體驗課
國姓現在已成為台灣最著名的咖啡產地,而率先引進咖啡樹並帶動咖啡產業的向陽咖啡就位於北玄宮牌樓旁的台 14 線中潭公路上,午後驕陽正炙,感謝向陽咖啡開放美美的咖啡廳讓我們舒適地享用在地餐盒。飯後美麗的闆娘帶領大家製作國宴咖啡凍,這是一場知性與美味結合的饗宴,讓我們最先體驗了五感中的味覺。
向陽咖啡闆娘為大家示範國宴咖啡凍的製作方式(陳美珍攝)
向陽咖啡林言謙夫妻是國姓咖啡產業的先驅者(黃麗華攝)
那天下午我們特別預約了一向忙碌的向陽咖啡老闆林言謙為我們親自導覽。他對於咖啡的種植和製程如數家珍,滔滔不絕,學員們似乎也感染到他對咖啡的熱愛,聽得如癡如醉!從烘焙室一路講解來到小莊園,全程都是站著卻欲罷不能。那種追求卓越的職人精神,在他的臉上一覽無遺!難怪向陽咖啡可以獲獎無數,甚至成為國宴的桌上佳餚。
林言謙帶領大家走入咖啡小莊園,解說咖啡樹的栽培心法(黃瑞奇攝)
跟著水沙連雜誌才能去到的地方和體驗
這次的「走讀水沙連 2」之旅,我們在富久巷回顧了前世的繁華,在向陽咖啡啜飲了今生的甘醇,每一步都加深了我們與這片土地的連結。許多學員都表示,沒有水沙連雜誌帶路,根本就不知道可以這麼玩!
「走讀水沙連」系列活動旨在將文本與場景聯結,讓參與者透過閱讀與走讀的方式走入土地和人文的浸潤,從而感受水沙連地區深厚的歷史底蘊與人文景觀。不久我們還將帶領大家走進魚池紅茶的故鄉,且讓我們繼續期待「走讀水沙連 3」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