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5
取材於庶民、最接地氣—談王灝的畫
文/林耀堂

 王灝本名王萬富,是我們家鄉裡一位特殊的人物。一九四六年出生的他,至二○一六年離世,七十年的歲月中,除了到台北念文化大學的那四年外,他都是低調樸實地蹲點在埔里這個四面環山的小鎮內創作;現代人流行一句話叫「接地氣」,王灝就是一位最接地氣的埔里藝術家。

夠格的文人,詩書畫都要兼具
 王灝大學念的是中文系,但他認為一個夠格的文人,詩書畫三才都要能兼具,所以多年來他不僅從事文學創作,也能書擅畫,在我鄉埔里,大家都知道王灝是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就像埔里的一個瑰寶。一九七九年他更與畫友組成眉之溪畫會,把埔里的藝文風氣帶向熾熱風潮。
 王灝的個性質樸寡言,他把許多話語都放到作品裡去說了。他的創作主題常圍繞著鄉土民情,無論是詩文或彩墨,都充滿人文的關懷,在在表達人與土地深厚的關係。
 王灝的畫風自成一格,他用筆逸放不求形似,以「毛筆略畫」的瀟灑筆調,描寫市井生活的諸種相狀;而這種大而化之、隨興所至的筆法所描繪的鄉人或老器物,洋溢著素直詼諧的拙趣。王灝有一系列的民俗圖繪,呈現埔里特有或台灣本有的民間禮俗,不僅極具說明性也十足具有裝飾性;他亦有單幅的作品,在既有的圖像表達外,又寫了幾句口語化的俚言或短詩,更充滿了人親土親的情味。

民藝浪漫好比日本竹久夢二    粗曠畫趣堪比中國豐子愷
 王灝的繪畫其實非常符合「插畫」或是「漫畫」的風格。插畫的精義就是「有說明或裝飾性的圖像」。要追索王灝繪畫風格的來源,就不得不想起日本大正浪漫的代表畫家「竹久夢二」和名滿中國的漫畫藝術先驅「豐子愷」了。
 豐子愷師從弘一法師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畫法創作漫畫及散文而著名。豐子愷在一九二一年〈二十一歲時〉東渡日本遊學時,曾在書攤上買到竹久夢二的畫卷,他愛不釋手,深受影響,回到中國後,他出版了他的第一部畫集─《子愷漫畫》。
 竹久夢二和豐子愷都與王灝的背景相同,他們都是作家、詩人、畫家兼具的藝術家。竹久夢二畫集是以木刻版印行、豐子愷改以粗墨筆法勾線作畫;而王灝的彩墨繪寫,以自在優游的隨興筆法而自成風格。他們三人的相同點,都是取材於庶民生活,而且充滿了對平民生活的認同與融入。豐子愷也常在小品畫下面附上幾句詩,這種圖文並茂的作品形式,都成為很好的鄉土文化教材。
 竹久夢二大豐子愷十二歲;豐子愷又大王灝四十七歲;其實他們三人都未曾謀面,但卻共同傳承類似的創作情感及作品風貌。而相對於竹久夢二和豐子愷濃烈的文人氣息,王灝則有一顆更溫暖的心,更貼近普羅大眾的聲息氣脈。

四句連韻更令畫趣橫溢
 王灝一生示現了「溫柔敦厚」的詩心畫意,例如他會用「四句連」的台語文字作自我介紹:「在下小名叫阿萬,人矮腳短無啥扮,變東創西攏未懶,黑白亂舞真悾戇。」(圖一)他對社會現象的觀察,沒有尖銳的批判,筆尖總帶有一分親切的關懷及調皮的嘲弄,例如:「手提硃筆天地開,白紙三張顯出來,法師無要開藥材,是要為恁出明牌。」(圖二)。
 為了呼籲大家要注重水土保持,他以畫作警示世人:「台灣社會興這味,檳榔菁仔遍山墘,荖葉種甲滿滿是,尚介迷人是西施。」(圖三)他感嘆台灣人心浮動,充滿暴戾之氣,但不帶指謫地說﹕「現代兮人歹榴六,個個生毛搁帶角,做人做事全楣角,若無小心會着鬥。」(圖四)這些畫與文字互相呼應,不管看畫或讀文都令人興味盎然,尤其是水沙連的子弟讀之更覺得親切。
 王灝、豐子愷及竹久夢二,皆已然完成他們在人間的創造任務,回到天上守著各自的座標。但這三位藝術家留下的作品,依舊在日本、中國及台灣,傳揚他們對市井鄉人的關愛與提醒,好像遙遙相對的三顆亮眼的星星,相互輝映,一直照著我的眼,也一直感動我的心。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