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3
沿溪行—埔里的南烘溪
文/圖 李榮芳

    埔里盆地有兩條主要河川,北側的眉溪和東南方的南烘溪,又稱南港溪,這兩條溪流灌溉了埔里盆地的主要農田,也寫下了盆地的許多傳奇,兩條溪流於太陽廟旁合流成為烏溪重要支流。
    現在主要來淺談南烘溪的過去和現況,南烘溪主要發源於魚池鄉,匯集了東光溪、鹽土坑溪、新城溪後於牛洞進入埔里,牛洞那段峽谷,在日治時期,日本人覺得和九州的山很像,山的日文發音為Yama,遂稱為耶馬溪,所以耶馬溪是地名,不是溪名。














▌南烘溪牛洞峡
    這段進入埔里的山谷有131縣道通過,在清朝時期是水沙連南路,也是當年漢人從西部平原進入埔里盆地的重要孔道,小時在牛洞還有兩座吊橋〈姊橋和妹橋〉,一般稱為姊妹橋,是當年的學生遠足之地。牛洞的南烘溪有一引水灌溉渠道,是為南烘圳,由水利會管理,在水頭里靈巖山寺下方規劃成鳳雛生態步道,綠蔭流水,極其清涼,是散步運動很好的休閒步道,出牛洞後的南烘溪右側則是埔里居民用水的水源地,是大正時期所設計,國中時也曾進去遠足,印象中裡面林蔭蔽天,很是涼爽,可惜現在不對外開放。
    南環路的堤道,種了一整排的小葉欖仁,夏天它那成水平環狀伸展的枝葉,成了散步或車行其間最好的遮蔭空間,入冬後一夕枯黃的小葉,或是初春長出黃綠色的新葉,也是不可多得的景色,只是它會形成粗大的板根,也許數年後隆起的板根,會撐起破壞了堤道和路面,變成了一種美麗的錯誤也說不定。












▌南烘溪堤道小葉欖仁冬景
    到了新生橋,南烘溪左岸有興埔里預拌混泥土廠,陳老闆在一旁創立老樹生態公園,他酷愛老樹,有人想將老樹挖掉,他就會想盡辦法移植到他的園區,形成老樹銀行,諸如桃實百日青、九芎、茄冬、黃連木、阿里山千金榆等,每一棵老樹都有它的生命故事。後來園區又經過生態專家彭國棟老師和特生中心魚類專家葉明峰博士的規劃,透過向水保局申請計畫案及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的蝴蝶棲地營造,在園區廣植蝴蝶的蜜源和食草,營造生態池和生態溝,引進原生種魚類,讓整個生態園區,隨時可看到蜓飛蝶舞、魚游蛙鳴的生態樂園,因目前還在營造中,尚未對外開放,相信不久的將來開放後,又會是一處很好的環境教育場域及埔里居民休閒的好去處。














▌愛蘭橋東側的南烘溪晨曦
    說到愛蘭橋,省道台14線和台21線於此交會,是進入埔里市區的樞紐要道,在民國四十七年八七水災前是一座可以行車的吊橋,以前稱烏牛欄吊橋,後來改建為水泥橋,才稱愛蘭橋,現在的橋身是921地震時橋斷後改建。以前橋下的南烘溪和桃米坑溪合流處,有一挺立的岩石,埔里人稱石珠,先人相信它如繫船的纜繩石碇,可以穩住烏牛欄台地,但921地震後愛蘭橋施工,被工程單位挖掉,經溝通後才在原址以水泥立一石墩,但原味已失,埔里人對石珠的記憶只能定格在921地震前。
    1947年228事件後,由謝雪紅領導的二七部隊,將國軍誘進埔里,避免了國軍對台中市的屠殺,在黃金島隊長帶領的二十餘名年輕人,於三月十六日於烏牛欄吊橋發動對國軍以寡擊眾的戰役,烏牛欄戰役號稱是228事件最後的戰役,如今在橋頭立有228事件烏牛欄戰役紀念碑,讓後人緬懷先人為民主自由所犧牲的感人事蹟。
    埔里是手工紙的故鄉,因水質良好,台灣的棉紙、宣紙均產於埔里,1960年代全盛時期至少有50家紙廠,目前僅少數幾家還在經營,愛蘭橋旁仍有台灣棉紙廠和中日長春紙廠以機器造紙,而愛蘭台地上的廣興紙寮,則轉型為觀光體驗紙廠。
    愛蘭橋上方的台地有一座很醒目的廟宇《醒靈寺》,主要是供俸關聖帝君,始建於1901年,舊稱醒化堂,於1949年重建才正式稱醒靈寺,正殿前有一對清朝時大埔城衙門的石獅,而斜坡旁的石燈,是由能高神社移來而得以留存其古色古香的造型,均具歷史意義。醒修路的石階旁,有幾棵鳳凰木,每年五至六月火紅的鳳凰花開時,花映石階極為醒目,也是埔里一景。














▌醒靈寺俯視南烘溪
    現在的愛蘭台地,在1900年由日本人類學學者鳥居龍藏來埔里做踏查而發現考古遺跡,確認為大馬璘遺址,後來又有日本學者來此陸續調查挖掘採集,發現有石棺、陶片、石器等遺物,以及後來的埔基、埔里高中的工程開挖,也均有大量的石器、陶片、石棺等出土相信這是2000年到3500年前的先住民所留。醒靈寺後方原有陸軍營區裁撤後,原規劃為射箭中心,經開挖後也發現有大量先民遺物,經考古專家劉益昌博士、簡史朗老師鑑定呼籲保存遺址,現已規劃為縣級古蹟,成立大馬璘遺址文化園區。
    台14線的愛蘭橋頭有一片黃花風鈴木,每年三月,葉片落盡花開,形成一片金黃色的花海,一夜微雨,地上鋪滿落花,往往吸引不少人佇足拍照,只是花期短暫,來去匆匆,讓人留下淒美的喂嘆。一旁從愛蘭橋到愛村橋的堤防,已規劃成漂亮的牛相觸堤道,清晨或黃昏,總吸引不少來散步運動的鎮民,除了可欣賞溪流生態及山城晨景,也可看看另一面的田園風光。














▌愛蘭橋旁醒修路的鳳凰花
    在愛村橋上更可看到國道六號愛蘭交流道特殊的鋼纜脊背橋。而交流道下方更有全台高速公路少有的生態池,目前僅有愛蘭交流道和東草屯交流道有此設施。國道六號為第三代高速公路,為減輕工程開發對生態的衝擊,在規劃設計上而有回饋補償當地生態環境的想法,愛蘭交流道下有南烘溪穿流而過,乃引用其水源,開挖了生態島和生態池取代部分綠地,設置生態廊道而降低棲地破碎性。
    沿著愛村橋上愛蘭台地,台地下有天然湧泉,而形成三個天然的阿嬤洗衣池,從過去的因陋就簡,規劃成有休憩功能的洗衣池,從以前到現在,還是阿嬤們洗衣的好地方,也是她們連絡感情說是非場所。 
    南烘溪在太陽廟前和眉溪合流成烏溪,出觀音隧道後流至國姓鄉界,經草屯、霧峰、烏日匯入大肚溪出台灣海峽。此段溪床非雨季時長滿甜根子草,每年八、九月開滿雪白的花序,不管是晨曦或落霞映照著芒花,都會吸引不少人前來賞花攝影。














▌愛村橋下的南烘溪
    南烘溪和眉溪灌溉了埔里良田萬頃,種出了多少味道鮮甜的茭白筍及花卉,以及過往的紅甘蔗,當然也承載了多少先民開發的血淚史,如今溪水依舊流淌,只要沿線不去做過度開發,生態得以生生不息,相信青山綠水都能永遠伴著埔里山城~